> 文章列表 > “胡为踏氛埃”的出处是哪里

“胡为踏氛埃”的出处是哪里

“胡为踏氛埃”的出处是哪里

“胡为踏氛埃”出自宋代赵处澹的《拟古》。

“胡为踏氛埃”全诗

《拟古》

宋代 赵处澹

青青河畔草,皎皎林下人。

草有四时色,人无千载身。

胡为踏氛埃,樊笼长苦辛

君看鸿鹄飞,九万谁能驯。

《拟古》赵处澹 翻译、赏析和诗意

《拟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处澹。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青河畔草,

皎皎林下人。

草有四时色,

人无千载身。

胡为踏氛埃,

樊笼长苦辛。

君看鸿鹄飞,

九万谁能驯。

译文:

河畔的草青青碧绿,

林下的人皎洁明亮。

草有四季的颜色变化,

人却没有千载的寿命。

为何要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像笼中的鸟儿一样长期受苦。

君王啊,请你看着天鹅飞翔,

九万里的苍生谁能驯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和感慨。草虽然有四季的变化,但它们只能在短暂的一生中展现不同的颜色。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有限的,无法拥有千载的寿命。

诗中的“踏氛埃”和“樊笼长苦辛”描绘了人们平凡而辛苦的生活状态,仿佛被困在笼子里一般。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于人生苦难和束缚的感叹。

最后两句以君王和鸿鹄为象征,呼吁君王能够看到苍生的疾苦和渴望,以及人们对自由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九万谁能驯服的意思是指那些统治者能否理解并解决人民的问题和需求。

赏析:

《拟古》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短暂、命运无常以及人们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诗中的意象清晰,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通过对草和人的对比,诗人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同时也呼唤着君主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关切,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