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认得依稀是野宾”的出处是哪里

“认得依稀是野宾”的出处是哪里

“认得依稀是野宾”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仁裕的《遇放猿再作》,诗中描绘了被放生的猿猴,渐识旧主的场景。诗中的“野宾”指的是一种野生的猿猴,它象征着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厌倦。

这首诗反映了王仁裕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由的追求。在诗中,猿猴的形象象征着诗人自己,它被放生后依然能够认出旧主,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深刻的共鸣。比如,许多人虽然身处繁忙的都市生活,却依然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即使时间过去,仍然能够认出从前的旧主人,这种情谊和记忆的珍贵,让人深感怀念。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虽然忙于工作和生活,但却依然珍视那些曾经陪伴自己走过的人和事。

整体而言,“认得依稀是野宾”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珍贵情感的珍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旧时光的痕迹,或是与曾经的人重新联系,找回内心的平静和温暖。

“认得依稀是野宾”的出处是哪里

“认得依稀是野宾”出自唐代王仁裕的《遇放猿再作》。

“认得依稀是野宾”全诗

《遇放猿再作》

唐代 王仁裕

嶓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作者简介(王仁裕)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