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横塘答斜日照扉”的出处是哪里

“横塘答斜日照扉”的出处是哪里

引言:
你是否曾经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清代文人朱彝尊的《如梦令》这首诗,通过“横塘答斜日照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景色。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探讨这首诗的意境,以及它背后可能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关问题:
1. 诗中的“横塘答斜日照扉”是什么意思?
2. 朱彝尊的这首《如梦令》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3. “横塘”在文学中通常象征着什么?

相关答案:
1. “横塘答斜日照扉”描绘了斜阳照射下的横塘,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感。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回忆。
2. 朱彝尊在这首诗中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横塘”作为文学意象,常常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平静的心境。

深入思考:
《如梦令》不仅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它让我们思考,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我们都应该留出一些时间,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许,在某个斜阳照耀的午后,我们也能在心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横塘”,享受到那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横塘答斜日照扉”的出处是哪里

“横塘答斜日照扉”出自清代朱彝尊的《如梦令》。

“横塘答斜日照扉”全诗

《如梦令》

清代 朱彝尊

横塘答斜日照扉,松钗柳带依依。

犹记石桥下,绿阴小舫催归。

花飞,花飞,独自水上湔衣。

作者简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